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讀清靜經



 


 


 


我讀清靜經


講到清靜經   我就有一些看法,說真的,還真的不知到作者是誰,猜想它應該是屬於道教的書吧,記的以前在某宗教的時候我問前輩說清靜經是什麼經,前輩跟我說唸了清靜經心裡會變的較清靜,那時候才17歲也不是很清楚,就傻傻的相信,不過多年之後,自己看過一遍清靜經,當深入經義之後   應該就不會把它當成經在念,也不會相信唸了他心裡會因此變的較清靜而已。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小時候家境不好,因此無法好好的念書,導致國中一年級時還是搞不清潔什麼是一聲,二聲或是ㄔ和ㄘ,當然的ㄓ和ㄗ也弄不清楚,不過很難相信的是,踏入社會後來因為興趣,也去參加過中醫檢定考被我考過,後來學室內設計並學電腦和3D繪圖也不覺得很難,我在想自己並無過人之處,並且資質一般而已,不過自己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發現清靜經影響我很深,如清靜經講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道德者,不明道德。其實和金剛經的菩薩有人者相,眾生相就不是菩薩的精神是很像的,這種不執著的態度,讓人能以無心的心學習反而學的更快,因此這些年來不管讀道德經、心經或是中醫典籍都比較能體會或是看懂,尤其是自我反省檢討的態度,較能坦然面對。


  心經是佛家的經,它談的是心的一種崇高的境界的描述和形容,而以我的認定清靜經也談這部分,不過清靜經較不一樣的是它還談如何達到真空妙有的無 修行心法和理論,不過很遺憾的清靜經的知名度可能是遠無法和心經比較的,因此在此提出做心得報告,我相信它決不是用來唸的經,而是可以開啟智慧的經。可以富厚生計的經。是值得一瞭解的好經典


《清淨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濁, 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 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 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 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靜;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 三毒清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三者即悟, 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

         無無即無, 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 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 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 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 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 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

         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 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靜矣!






4 則留言:

  1. 好個清靜經 ^^ !!    耳若清, 心若靜, 即使眼見著盆火, 也無關溫度吧...
     
    許久沒參拜你的"可是"天地了,
    再見.. 仍是會心, 一笑可表明!!
     
    ( 加油!!  看著你的理想.. 愈來愈近喲!!! )

    版主回覆:(07/29/2011 09:50:42 AM)


    我最近電腦故障因此無法立即的回覆 很抱歉
    感謝妳記得在這裡還有一個老朋友
    尤其是選擇我讀清靜經回覆
    不過對耳若清, 心若靜, 即使眼見著盆火, 也無關溫度吧...
    這樣的看法並不是很認同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以前有一個婦女省吃節用的護持一個出家人
    有一天她想知道這個出家人修行到什麼程度
    因此她就請一個年輕姿色又好的女子投懷送抱
    是後她問出家人又什麼感覺 出家人的回答概意思是毫無感謝
    婦人聽到這樣的回答 就將出家人敢出去
    故事告訴我們所謂的修行不是槁木死灰 
    也不是遠離人群 而是透過修行讓自己因為不執著
    而有更冷靜的判斷力和堅定的毅力
    因為一個修行者追求的目標不是毫無感覺
    反而是一種清清楚楚的感覺和判斷
    化身為一種對人事物的智慧和行動
    因此得到自在和快樂
    僅以供參考   陳可

    回覆刪除
  2. 耳若清    心若靜    看著盆火    也無關溫度..
    盆火形象在   身體束縛在    耳眼距離在
    不是動不了溫度
    而是溫度動不了你...
    清靜上的遊走...  還是遊走於清靜?! ...
    不可說... 不可說... 

    回覆刪除
  3. 前幾天我在玄光寺看到了這本書 因為好奇所以帶回家看  因為念著念著發現比較不會亂發脾氣也比較看淡事情 所以把第一段被起來了 發現還滿好用的 仔細鑽研 大概到後半段就似懂非懂了  儘管有注解 我也認語文能力尚可 但也只能到六七分懂而已  不知道是否有地方可以看到正確但白話的註解供參考? 畢竟以文言解釋文言 就算會念 也不見的得懂那個古詞的意思  這文大概是1年前發的 現在看到也算是緣吧 如果方便的話 還請多幫忙嚕 
     

    版主回覆:(07/29/2011 09:50:42 AM)


    對於清靜經的註解應該怎樣才算是最正確的
    就表面文字而言
    這樣的問題是無法放諸四海而皆準
    因為那是主觀和立場及內心對真理實證的深淺有所差異
    然而如果是真理 那麼便無二致
    也就是真理是唯一
    也是可以透過各種角度和方式呈現及印證
    所以它也是二也是三
    其中的吊詭和爭議也在這裡
    因此很多的解釋和說明可以是對的但又不是真的
    真理如果沒有透過修行和印證
    那麼好比瞎子摸象 都是象的一部份又不是全貌
    甚至於一些歪理和強加附和 更連什麼是象都分不清楚
    不過凡事都應該有一個起頭和機緣
    修行是這樣 瞭解經典也是這樣
    以上是我的看法 登高必先自卑 行遠必先自邇
    有一些佛教或是道教(非單指張道陵所傳的道教)的經典涉及一些專有名詞
    因此無法一讀便懂
    不過清靜經應該是後世的人寫
    對於它的文字我覺得不是很艱深
    著重於修行的實證
    以儒家的仁和佛家所謂的慈悲從內心和入世的角度切入
    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在於無求和不放棄
    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然而理性和感性達到平衡之後的心境是怎樣
    可能必須要你自己去找了
    不過我自己以為 所謂的一種清靜的情境
    不會只是在坐墊之時呈現而已
    它可以是吃飯 睡覺 工作 走路中一起呈現
    之前我曾將弓道的禪一書在格子裡發表
    我覺得日本人還真厲害 
    它將一個無形無法言寓的東西
    透過行為 文字表現具體化
    讓我們稍為知道所謂的境界和過程的狀況
    因此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書
    如果你不堅持所謂的清靜的文字正解
    而是清靜經的內在意函
    那麼我建議你可以參考看一下
    而你可能將會有不錯的發現
     

    回覆刪除
  4. 恩 謝謝你的建議 不過我拿的那一本似乎不太通行 因為裡面很多古字 有點老舊  而且是以書法手抄的 所以有些字根本查字典也找不到(即使是我的篆隸字典)   不過你說得沒錯  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或是說有 但是我們都只能很接近他而難以真正的悟到.....總之 謝謝囉

    回覆刪除